摘要目的:建立拉氧头孢钠药物利用评价标准,为儿科临床合理应用拉氧头孢钠提供参考依据。方法:参考拉氧头孢钠的药品说明书及应用指南等,在查阅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制定儿科药物利用评价细则,并通过加权TOPSIS法对某院2019年上半年120例应用拉氧头孢钠的出院病历进行评价。结果:120份病历中,相对接近度大于90%有16例
(13.3%),介于80%~90%间有28例(23.3%),相对接近度介于70%~80%间的有32例(占26.7%),相对接近度介于60%~70%间的有27例(占22.5%),相对接近度小于60%的有17例(占14.2%)。结论:加权TOPSIS法可以用于拉氧头孢钠在儿科中的药物应用合理性评价,某院拉氧头孢钠的不合理应用情况仍存在,应加强临床规范合理用药。
关键词加权TOPSIS法;拉氧头孢钠;药物利用评价;儿科
近年来,抗菌药物耐药日趋严重,随着“超级细菌”的出现,如何遏制细菌耐药的问题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,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已成为世界性难题[1-2]。因此我国卫生部自2011年起开展了一系列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活动,以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。拉氧头孢钠为新型半合成的氧头孢烯类抗生素,作用机制是与细胞内膜上的靶位蛋白结合,具有第三代头孢菌素广谱、强大的抗菌活性。临床广泛用于治疗革兰阴性杆菌和厌氧菌所致的脑膜炎、下呼吸道感染、复杂尿路感染、皮肤和软组织感染、腹内感染等,对革兰氏阳性菌作用略弱,对绿脓杆菌有一定的抗菌作用。然而,拉氧头孢钠的不合理应用也随之增加,导致细菌耐药率逐渐升高[3],药物不良反应如消化道出血、血小板严重减少、凝血障碍等[4-6]亦有报道。因此,规范拉氧头孢钠的临床合理使用已势在必行。
TOPSIS(technique for order preference by similarity to solution)又称理想解法,是系统工程中有限方案多目标决策分析的一种常用方法,近几年被广泛应用于医学领域中效益评价、卫生决策以及工作质量的综合评价[7-8]。其基本原理是基于归一化的原始数据矩阵,找出有限方案中的最优方案和最劣方案,然后计算评价对象与最优方案和最劣方案之间的相对接近程度,以作为综合评价的依据[9]。加权TOPSIS法强调参与评价各指标重要性的不同,是对TOPSIS评价法的进一步深化,使评价结果更加准确客观。
鉴于目前我国尚无拉氧头孢钠在儿科中的药物利用评价标准(drug using evaluation,DUE),本研究以拉氧头孢钠药品说明书、《中国国家处方集(儿童版)》及《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》等为参考依据,建立儿科用拉氧头孢钠DUE标准。采用加权TOPSIS法对某儿童专科医院120份使用拉氧头孢钠的归档病历进行药物利用评价,以此判断儿科临床使用拉氧头孢钠的合理程度,有利于开展药学干预并实现持续改进,为抗菌药物合理应用提供依据。
1资料与方法
1.1资料来源
利用医院信息系统(HIS)随机抽取某院2019年上半年120份使用拉氧头孢钠的归档病案,剔除相关病历资料不完整(如缺少用药起止时间、病程记录不完整)的记录。该120份病例的基本情况如患者年龄,性别、住院天数、疾病诊断、疾病转归等均符合儿科病例特点。
1.2研究方法
1.2.1拉氧头孢钠DUE标准的基本内容
参照拉氧头孢钠药品说明书、《中国国家处方集(儿童版)》及《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》等,结合临床实际,初步建立拉氧头孢钠在儿科中的DUE标准。从用药指征、用药过程、用药结果三方面确立一级、二级评价指标,以期全面覆盖拉氧头孢钠的使用过程。再通过咨询儿科学及药学专家,对各项指标的科学性、合理性进行完善,最终制定拉氧头孢钠合理用药评价细则,详见表1。


1.2.2调查表格
设计治疗用拉氧头孢钠合理用药评价表,调查表格详见表2。二级指标中有0(合理)、1(不合理)、2(其他)评价,每份病历按评价表填写内容,按细则进行结果统计。

1.2.3建立点评数据库
收集评价表,并输入Excel表格进行统计,建立数据库,结合评价标准分别用X1,X2,…,X19指代19个评价指标。分为0(合理)、赋予10分,1(不合理)、赋予0分,根据评价细则对2(无法判断)分别进行3分,5分,7分的赋值,将统计的评价结果录入Excel。
1.2.4确立各个指标的相对权重
对于19个二级指标,比较其相对重要性并应用属性AHM赋权法确立各评价指标的权重。μij表示第i个指标相对于第j个指标的重要性值;μji表示第j个指标相对于第i个指标的重要性值;μii表示第i个指标自身的比较,按数学属性的要求μii=0,μij+μji=1。构造判断性矩阵,并对判断性矩阵按式(1)进行一致性检验,再按式(2)求得指标相对属性权重向量。
令:
令:
